宋国有一个狙(ju)公,十分喜爱猕猴。为了观赏这种似人非人、富有灵性的动物,他专门喂养了一群猕猴。狙公与猕猴相处久了,人猴之间的信息沟通就成了一种心领神会的交流。不仅狙公可以从猕猴的一举一动和喜怒哀乐中看出这种动物的欲望,而且猕猴也能从狙公的表情、话音和行为举止中领会人的意图。导读:Hi,我是小故事迷,又到了小故事迷给大家说故事的时间啦!今天小故事迷给大家精心准备的故事名叫《朝三暮四的典故,朝三暮四的故事》,本故事发布于2021-05-08 10:19:03,一起来阅读吧!
因为狙公养的猕猴太多,每天要消耗大量的瓜、菜和粮食,所以他必须节制家人的消费,把俭省下来的食物拿去给猕猴吃。然而一个普通的家庭哪有财力物力满足一群猕猴对食物的长期需要呢?有一天,狙公发觉家里的存粮难以维持到新粮入库的时候,因此意识到限制猕猴食量的必要性。

一群辨不清“朝三暮四”和“暮四朝三”孰多孰少的愚蠢的猕猴,恰似那些没有头脑、只会盲目计较的人的一面镜子。不过,在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在复杂的客观世界面前,看问题必须摒除实同形异的假象的诱惑。此外,在人际关系中,一定要讲原则、重信义,不做那种朝亲“三”,暮近“四”的见异思迁之人。
结束语:至此,您已经阅读完了这篇《朝三暮四的典故,朝三暮四的故事》。真的是太棒了!分享是一种美德,如果您喜欢这篇故事并且觉得这篇故事挺有意义的,欢迎分享给您的身边人。一则故事,改变一生!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